2005年中山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易汉文同志事迹材料
易汉文同志是位有36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中山大学档案馆馆长。易汉文同志到档案馆工作几年以来,以身作则,带领全馆同志努力拼搏,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竭诚服务大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学校增了光,为中大添了彩。
为学校增光添彩
易汉文同志常说,中山大学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创办并以其英名命名的高等学府。作为中大人,我们感到无比自豪,亦深感责任的重大,我们要无愧于伟人,无愧于时代。我们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在本行中做到最好,为学校增光添彩,决不给学校抹黑。他是这样说得,更是这样做的,并且在实践中做到了。易汉文同志是1998年到档案馆任馆长的。到任后,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工作目标,身体力行,带领大家为实现目标而奋斗。1999年,中山大学档案馆被国家档案局评为“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国家二级”,他本人也获国家档案局颁发“为本单位达到科技事业单位国家二级档案管理标准做出突出贡献”荣誉证书。2001年,中山大学档案馆被广东教育厅授予“普通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达标升级优秀单位”称号。2003年,被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授予“全国档案工作优秀集体”荣誉称号(全国仅6所高校获此殊荣)。2004年,以中山大学档案馆为组长单位的广州河南片高校档案协作组(省直第12组)被广东省档案局评为“2002-2003年度省直档案工作先进协作组”。中山大学档案馆主编(副主编)出版物11部,参编出版物7部。中山大学档案馆的编研工作,在全国高校是领先的,这已经得到了同行的公认和教育部的多次表扬。
围绕中心 竭诚服务
档案的生命在于利用。学校档案工作要主动地竭诚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服务,为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为师生员工服务,为校友和社会服务,为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几年来,易汉文同志率领大家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和重要纪念活动,运用编研这种方法,在档案利用、服务中心方面做出了贡献。
编研为利用,利用为服务。①2004年是孙中山先生创办中山大学80周年,易汉文同志主编出版了《巍巍中山》、《金声玉振》、《钟灵毓秀》、《中山大学专家小传》、《兰台春秋》、《相扶风雨共舞朝阳》(副主编)等书向校庆献礼。校庆学校出版了30多部书,易汉文同志主编的《金声玉振》、《钟灵毓秀》被选为送给嘉宾的唯一正式出版物。由于需求量大,《金声玉振》还进行了重印。学校还将《巍巍中山》作为礼品赠送给嘉宾。2004年12月7日黄华华生长来校给师生员工作形势报告,报告结束,校长将《巍巍中山》赠送给黄省长。今年3月,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来校作音乐讲座,讲座结束时,学校也将《巍巍中山》送给李岚清同志。易汉文同志还为校史展览提供了450多张校史电子图片及说明,使4个校区的校史图片展览能及时展出。在全校校庆工作总结大会上,黄达人校长对档案馆表扬了4此。李延保书记在校庆工作总结大会的讲话中认为档案馆主编的几本书很高雅,很有品味。②2003年,中大率先在教师中实行全员聘任制的改革,易汉文同志将历史上中大教师的聘约及聘书提供给人事部门并在校报登载,为人事制度改革借鉴参考。主管人事工作的校长多次在有关会议上表扬了档案馆,认为档案馆为人事制度改革立了功。③2002年5月,纪念中山大学“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5·31”学生运动55周年,为继承革命传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易汉文同志主编出版了《南天风雷》。④2001年,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80周年,由档案馆组织材料,与宣传部、机关党委联合在广州、珠海两校区同时举行“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馆藏珍品展”。在此基础上,易汉文同志主编出版了《流金岁月》和《中大瑰宝》。⑤2000年,校党委决定在全校开展中大精神和校园文化建设大讨论,为配合这次大讨论,易汉文同志主编了《历史上中大精神探讨》(内部刊印),并发表多篇有关中大精神和校园文化的文章。⑥1999年,中大建校75周年,易汉文同志主编出版了《孙中山与中山大学》。学校将该书作为礼品奉送给来宾,并将其作为筹集校庆经费的项目,得到日本友人300万日元(合人民币20余万)的资助。⑦参编1997-2003年《中山大学年鉴》。⑧在校刊上发表有关中山大学校史方面的文章50余篇,为宣传中山大学、普及校史知识作出了贡献。
为保存学校历史和方便利用而编研。为弘扬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山大学光荣的传统与优秀的校风学风,为更好地保存学校的历史,易汉文同志建议将报刊上发表的有关中山大学历史的文章收集汇总,编辑“中山大学校史资料丛书”和“中山大学档案资料丛书”作为内部资料刊印,得到了大家的认同,目前已出了10册。①2004年编印了《源远流长》、《筹备中山大学委员会文件》、《鸿儒世范》。②2003年编印了《教育家许崇清》。③2001年编印了《中山大学基础数字汇编》、《中山大学接受捐资建筑概况》。④2000年编印了《中山大学组织改革》。⑤1999年编印了《中山大学历次党员代表大会党委工作报告》、《中山大学大事记(1924-1996)》。⑥1998年,为配合中山大学第9次党代会的召开,编印了《中国共产党中山大学历次代表大会简介》。这些工作,受到学校领导和各部处的欢迎,认为方便了使用,节约了查找的时间。
保存校史,丰富馆藏,广泛收集史料。为保存校史,丰富馆藏,满足利用者的需要,几年来,易汉文同志利用节假日等休息时间到书店看书,寻找到与中大历史有关的书就买回来,现已买有《近代广州》、《民国广东大事记》、《民国人物写真》、《羊城寻旧》、《中华民国档案资料汇编》(教育)共70多本。通过各种途径获得校史图片200多张。这些资料,对编写中大校史,对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起了重要的作用,深受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及有关人员的欢迎。
敬业爱岗 严于律己
易汉文同志是个非常敬业的人。他干一行,爱一行,钻研一行,干好一行。在中山大学,易汉文同志先后在学生处、党委组织部、英语培训中心、外语学院、监察处、档案馆6个单位工作。有人形容:他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那里搬,并在那里发挥作用;他是一块金子,无论放在哪里,都闪闪发光。易汉文同志的工作原则是“努力尽遂人意,更求无愧我心”。他善于学习,工作中努力钻研本职工作的方针政策和业务,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与管理能力。他结合工作实际,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并取得丰硕成果(如前所述)。他主编的那些书,除《中山大学专家小传》和《相扶风雨共舞朝阳》是学校任务外,其他的都是主动去做的,没有人给他下达过任务。更为可贵的是,这些书没有一本是挂名,从策划、资料的收集、撰写,甚至最后一遍的校对,他都亲历亲为。他把自己的节假日和休息时间,都献给了工作和事业。
易汉文同志是个非常忠诚的人。他“把忠心献给祖国,把诚心献给人民,把孝心献给父母,把爱心献给妻儿,把热心献给朋友,把专心献给事业,把公心献给工作,把信心留给自己”。他的座右铭,充分体现了他对祖国、对人民、对亲朋、对事业、对工作的忠诚和厚爱。
易汉文同志是个对己非常严格的人。他提出的做人标准是“做人堂堂正正,学习认认真真,工作兢兢业业,生活勤勤俭俭,待人诚诚恳恳,办事扎扎实实,作风正正派派,为政清清白白,学术严严谨谨,业务精益求精”;“为人上诚信,政治上坚定,业务上过硬,经济上干净,作风上正派,学术上严谨”。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己,他认为“一要有德,二要有才,三要惟实,四要忌伪,努力工作,俯首为民,与人学善,信守诺言”。对人,要“记功不记过,忘怨别忘恩”。在工作上,易汉文同志对大家的要求是很严格的。他要求档案馆干部在做好工作的同时,每人每年至少要在专业杂志上发表1篇论文。他说发表论文是逼自己去学习,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用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工作,从而做好工作。写论文也是学习,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把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的学习。不断地学习、总结、实践,我们的理论水平与管理能力就能得到提高,就会有进步。目前,档案馆干部已形成了一种爱学习、善钻研的良好风气,几年来全馆发表文章100多篇。
易汉文同志常对档案馆的同志说,我们一定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学校留下一些值得纪念和查找的东西。易汉文同志自己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