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书籍读后感

发布人:机关党委 发布日期:2013-09-22

  《高校领导干部廉洁教育读本》,以中纪委、教育部、监察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见》为指导,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了当前高校反腐败斗争面临的形势,从理论修养、道德修养、作风养成、法制建设、纪律约束、心理调适、文化建设、预防职务犯罪等方面进行论述,观点鲜明,知识性和可读性强,有助于增强高校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反腐倡廉意识,对高校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一部加强学校廉洁教育,推进廉洁文化进校园的好教材。本人读后受益匪浅。

  以勤俭为本是人生道德启蒙教育的一部分。中国古代百家崇尚勤劳俭朴,认为“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历史上,很多古人留下过家训。他们并非穷得揭不开锅才大谈简朴,而是清楚的知道很多事“成由俭约、败由奢”。从古至今,中华民族一直以“敬廉崇洁、诚实守信”为荣,这也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廉洁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境界。廉洁是道德的标志,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品质之一。对于我们自己要修身养性,一日三省其行,让自己的思想和品德得到升华,才能廉洁自律。北宋包拯,他为官清正廉洁是妇孺皆知的,老百姓称之为“包青天,包拯一生,身居高位, 大公无私,痛恨贪官污吏,到了晚年,担心后人会出不肖之徒,于是就在家中立了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著名的《诫廉家训》以警戒后人。其意大致是:“凡是包氏后代子孙中有贪污受贿者,不能被称为包氏后代,甚至死后,也不能葬入其家族的墓地中。不遵从此训令者,一概不是包公子孙。   

  但是现在,懂法却不守法的党员干部却不少。身为百姓的父母官的人,更是应该牢牢记住、遵守这一条规则:无论他再怎么的有钱有势,只要是触犯了腐败这一条,就会是死罪就会遗臭万年,被后人嘲笑。从在世间的迷途中,一些人受名利驱使,往往认为钻营求取就会得到益处,却没有想过人生祸福皆有因缘,一切都在天理的安排之中。而妄心贪念侥幸的希求,不仅毫无益处,还会给自己造下罪孽,因此而折福,到头来随业流转,不得自主。何不认真体会古人所说的“取之有道,得之有命”的道理呢?所以行善可以增加福报,故应多做善事!恪守职分,修德向善,不仅可以戒除各种私欲贪念,保持清净的 心境,而且能够使福报更加久远。因为人生在世,返本归真才是做人的真正目的,道德和良知才是人生命本质中最美好的东西,是人生命中最重要的!

  做一个廉洁的人,要坚信天上不会无缘无故掉块馅饼下来,不论每个人的出身是什么,只要肯踏踏实实的努力,都可以开垦一片沃野千里的天地!要坚信不管将来的生活有多艰苦,一定要凭着自己的努力,不靠关系、不走后门,坦坦荡荡的做事,光明正大的成功!要坚信在每个人的人生中,不可能每个人都有从事行政或当官的机会,然而,要是你能够做,就应该尽心尽力地将它做好,为自己的本分负责!做一个廉洁的人,要坚信教书育人是非常重要的,教导别人成为社会上一个有用的人才,是极为严肃又怠慢不得的。 要坚信名利乃身外之物,是带不走的,人来时一身空,走时还是一身空。

  “竹以直而美,人以正而尊,党以廉而强”。大到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基层组织、一名领导干部,能不能真正做到清正廉洁, 是无法回避的过关大考,更是生死存亡的严峻挑战。在十八大的召开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努力在喧嚣尘世中保持一颗平常心,在物欲横流中追求一种高境界,兢兢业业履职,勤勤恳恳尽责,一心为公做贡献。磊磊落落处世,干干净净律己,一生珍重传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