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校区后勤办党支部赴雷州企水镇海田村开展互帮互助活动
根据广东省省委组织部安排和机关党委布置,总务处北校区后勤办党支部于2008年11月26日至11月28日前往雷州市企水镇海田村进行“一帮一”支部结对帮扶活动。
踏足海滨之城“湛江雷州”,对于我们大部分党员来说,都是第一次,从广州出发经543公里的行程到达雷州市入住,于11月27日清晨驱车前往结对支部开展活动。北校区后勤办党支部前往帮扶支部企水镇海田村,由简庚荣书记带队,带着慰问孤儿的书包和学习用品,农业科普知识丛书、党章及农村政策书籍近70本,共计价值约1000元。
我们这次活动主要目的是为了实地了解海田村的情况,以便谋划后续的帮扶思路,更好地推进“五个一”活动。到达海田村已是上午10点15分,海田村村支部邓书记及当地党员热情地招待了我们。我们参观了村委大楼和党员活动室、村道及小学,给我们印象总体来说比较落后,条件也较简陋。如会议室摆放着一些破旧的桌椅,活动室里一些领袖挂像和规章制度都模糊不清,乍眼一看好象山水画,也没有一个阅览室。随后,我们两支部党员在会议室过了一次组织生活,各自介绍了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
首先海田村村支部邓书记向我们简单介绍了海田村的基本情况,村总人口1467人,有80%左右的村民都外出打工。现有村“两委”干部6人,党员33人,其中约10名党员为老党员。全村人均耕地面积只有约3分地,人均收入1563元。村内有小学一所,原有学生一百多人,现只有约七十人。当前最大的困难是从企水镇到海田村只有一条约一公里的黄泥路,每逢下雨,路面变得泥泞不堪,人和车都通行不便。村委计划铺上约4米宽的混凝土路面,使海田村能早日拥有一条好路。我们支部简庚荣书记也作了发言,介绍了我们支部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最近召开的党十七届三中全会制定的一系列新农村发展战略,认为目前正是农村发展的最佳时期,天时、地利、人和,希望村委会及党支部把握机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组织发动群众,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班子要有远见,做到心中有数,谋划发展,分步实施,消除等、靠、要的思想,脚踏实地不断建设新农村。同时要继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好基层支部的党建工作,建设一支坚强的核心队伍。目前首先要把党员活动室办好,使活动室成为村党员群众交流经验、互相学习的地方。我们支部将力所能及的提供一定的信息和技术,帮助当地发展经济,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最后,我们把带去的书包和学习用品、各类书籍资料赠送给海田村委,并发放党员组织生活误工补贴每人20元/天,以表达我们的一点心意。这次特殊的党组织生活,让我们真实的了解到当地农民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也给我们来自城里的党员上了深刻的一课。
11月28日上午8:00我们踏上回程,经过这一次湛江之旅,及特殊的一次党组织生活,给我们启发很大,我们都在思索下一步该如何帮助未脱贫的的农民兄弟,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生活环境。同时也要让他们明白,从来就没有救世主,资助只能解决燃眉之急,要过上幸福的生活,主要靠自己的双手努力。尽管我们的力量有限,但我们也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不断推进“五个一”活动的深化。
北校区后勤办党支部供稿
2008年12月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