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党支部与雷州市企水镇沙尾洋村党支部开展互帮互助活动情况

发布人:机关党委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切实把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的新要求落到实处,在学校机关党委的安排下,我支部与雷州市企水镇沙尾洋村党支部“一帮一”结对共建,开展了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部署周密

  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实际行动;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固本强基工程,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举措;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我馆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召开党员会议传达文件精神,并做了积极动员,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方案和要求。学校机关党委前期的调研工作非常细致,给机关各党支部分别下发了与各村党支部的联系表、城乡党支部“一帮一”结对安排表以及结对共建党支部所在镇和村的情况简介,机关党委的工作细致和部署周密以及我支部的重视及密切的配合,使得这次互帮互助活动的第一阶段得以圆满完成。

  二.行动迅速,突出主题,增强实效

  我支部接到任务后,第一时间联系了沙尾洋村的党支部书记周文伟同志,但由于周书记只懂雷州话,就另找了一位懂普通话的司机交流情况,但很多情况这名司机又不清楚。后来辗转数人我们终于和村小学一名教师联系上,了解了村小学有170名学生,6个年级,建有资料室但无图书的尴尬境况,于是立即决定帮扶计划的第一步---捐书给村小学。支部立即选购了科普、文学、历史等方面的各类图书和小学读本200多册,同时号召全馆捐书,大家都积极响应所捐图书共计100余册。这些图书全部捐赠给了沙尾洋村小学资料室,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热烈欢迎。后来在不断的联系中了解到沙尾洋村下辖5个自然村,总人口1597人,现有村“两委”干部6人,党员31人。全村耕地面积855亩,主要支柱产业是种植和海水养殖业,村集体经济收入0.5万元,人均年收入2038元。村里有一名困难老党员,72岁,五保户周德西,由于生病生活不能自理,我们在这次活动中第一个就去探望了他。他住在低矮的茅草屋里,即使是白天进去光线也非常黑暗,当他接过我馆党支部500元慰问金的时候,眼里有泪光在闪,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组织的关心。

  三.深入了解,建立长效机制

  帮扶不是简单的送钱送物,我支部认真组织开展以“五个一”为主题的实践活动,采取“组织共建、党员共管、困难共帮、资源共享、事业共创”的方式,努力拓宽共建途径,增强互帮互助活动实效。12月23日一进到村,第一件事就是与沙尾洋村的党员们开组织生活会,共有21名老党员参加了会议。在会上,村书记介绍了中山大学及档案馆的基本情况,我馆支部书记李少真馆长介绍了我们这次互帮互助活动的目的并真诚地了解他们的困难和真实愿望,为拟定下一步的帮扶计划做准备。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也去探望了一名贫困学生周喜,母亲早亡,父亲在外打工,沙尾洋小学已经减免了他的学杂费。我支部就资助了500元作为生活费,看了他所住的房屋,了解了他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鼓励他好好学习,自强不息,让他重温母亲的温暖和关怀。

  此次活动非常有意义,互帮互助实际上是双赢互利,党员了解了最基层、最真实的农村面貌,接受了实实在在的教育,历练了党员的政治素质,锻炼了干部党员的能力,而农民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帮扶。为了使工作深入、更有针对性,我们还要从不同角度更多地了解沙尾洋村的情况,将建立长效机制,使帮扶活动不流于形式。第一阶段的帮扶工作在帮扶双方的共同努力以及上级党组织的正确指导下取得一定成效,下一步我馆支部将总结前期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不断推进互帮互助活动向纵深发展。

 

档案馆党支部
二○○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