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报编辑部结对帮扶
文化下乡受欢迎,茅屋群众得实惠
根据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城乡基层党支部互帮互助活动的意见》(粤组通[2008]7号)及我校党组〔2008〕25号的要求和安排,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与雷州纪家镇罗灵村党支部结为互帮互助的对子。结对活动从2008年开始,持续时间3年。 总体要求是: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党员互帮、城乡互助。学报编辑部从2008年开始与主动罗灵村联系,2009年到现场进行帮扶交流,现将阶段活动总结如下。
一、调查与帮扶
学报编辑部依据党省委和学校党委的工作安排,于2008年开始与湛江雷州纪家镇罗灵村电话联系,了解情况。当时罗灵村支书为苏远达书记。他热情地介绍了罗灵村的具体情况:(1)地理位置较偏,位于纪家镇、杨家镇与唐家镇交界处,村村通公路的政策基本实现,可是由于地理位置较偏,邻村通是的水泥路,罗灵村只能通泥土路。(2)资源贫乏,人口约1900人,分为8个自然村,然耕地面积仅1200亩,人均约0.7亩,且土地贫瘠,收成不好,曾种甘蔗,现种水稻、红署、 花生等。由于附近种植桉树较多,吸水严重,导致土地干燥扬灰。(3)村民致富方式单一,种地基本没有多少收成,少部分村民开展养殖业(养虾养蟹等),但因水资源有限,养殖业无法广泛开展。多数村民靠外出打工为生。(4)党支部情况,有党员36人,不过多为老党员,部分党员党龄近50年,而年轻党员很少,女性党员仅2人。由于年轻人较多外出打工,因此,很难发展新党员。(5)教育情况,村中有小学一所,基本实现义务教育,然老师宿舍尚未建好。(6)急需解决的问题,村里希望能够通水泥公路到村中,也希望能够修缮小学的老师宿舍,可能需要较多的资金。
了解了罗灵村的具体情况后,学报编辑部支部许祝媚书记向学报行政领导班子及机关党委做了汇报,争取到了机关党委和学报行政领导的大力支持。然而,由于机关党委和学报本身经费有限,无法帮助罗灵村解决修路和修建教师宿舍。于是学报党支部与罗灵村党支部进行了多次电话交流,学报党支部也召开了多次支部会议讨论具体帮扶活动和形式。
2009年4月28-30日,学报党支部派遣了许祝媚、刘清海、于占洋、杨海文4位同志代表学报支部到罗灵村进行了现场调查和慰问活动。此时,罗灵村支部已经换届,由黄飞支书组织和接待。一路上,同志们确实看到罗灵村的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如道路交通、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经济上还比较贫困,有不少牛车在路上行走。
学报支部的同志们到了罗灵村后,受到了全村30余位党员的热烈欢迎,黄书记已经把全村的党员都召集起来,与学报支部一起过组织生活会。原纪家镇卢书记也参与了组织生活会。会上,刘清海代表学报支部简要地介绍了学报支部的情况和到会的党员同志,黄书记代表罗灵村党支部介绍了罗灵村的情况,与苏书记的电话交流基本一致。之后,两个支部的党员在一起进行了座谈和交流。交流过程中,学报同志们还关心了罗灵村女性党员和年轻党员的状况,并邀请老党员和老书记讲话。刘清海同志还特别地介绍地自己老家所在村的情况,指出我国虽然地大物博,可是平均到每人身上的话,资源占有量在全世界排名却是靠后的,而邻近我国的日本是一个岛国,其资源也非常缺乏,但是其人均生产总值却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鉴于此,刘清海勉励罗灵村的党员同志们努力克服资源贫乏的劣势,多走出去,自力更生、带头致富,从而带动群众们共同富裕。与会的罗灵村党员们都听得非常认真,不时有党员同志点头表示赞同。
大会交流之后,学报支部举行了物品与慰问金赠送仪式,物品包括旧电脑一台、慰问金近2000元、花生油一批、科普杂志一批。学报支部从广州带过去40多本《家庭医生》,分发给与会的党员,赠书现场十分热烈,在座党员即时高兴地拿起杂志看了起来。同时,学报在自身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还购买了十余桶5 L装花生油,拟赠送给罗灵村贫困党员和群众,聊表慰问之情。另外,学报支部还准备了近2000元慰问金,分发给与会的罗灵村党员。这些物品,约值近5000元人民币。学报赠送的电脑与慰问金等受到当地党员的欢迎。
组织生活会后,学报支部在罗灵村支委的带领下,参观了当地困难群众住房,慰问了困难群众。学报的党员同志们发现,当地还有不少群众住的是茅草当屋顶的土砖房,房间黑暗,厨房没有灶台,就地起炉,有老人家和三个已经长大另成家的儿子家庭还一起住在两个小房间里。当群众向我们诉说起她们的苦楚时,眼里泛着泪光……。我们同行的女性党员许祝媚同志忍不住一阵心酸。学报支部的同志们亲切地慰问了老人们,鼓励老人们坚强起来,日子一定会好起来的,并献上了学报支部的一点慰问金,聊表关心之意。
午餐,在邻近的恬神村就餐。据罗灵村的支委说,恬神村是当地最大的一个村庄,有群众六七千人,附件的村民都去该村趁墟赶集,罗灵村的村民也是去恬神村赶集。罗灵村村委曾想在自己的村里集中规划一块地发展商贸等,无奈考虑到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只能眼睁睁看着恬神村成了当地的经贸中心。学报支部闻听此情,当即决定去该村集市调查一番。去到集中,发现虽然不是集市日,市场上仍有不少人,建筑规划整齐,功能划分明确,且规模宏大,紧邻水泥公路,不愧为当地的经贸中心,邻近村确实难与之抗衡。
二、经验与教训
罗灵村地理条件较恶劣,资源贫乏,需要帮扶的地方很多。然而,由于学报支部人少经费紧张,如仅从经费或项目上帮扶,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学报支部多次与罗灵村进行了电话沟通,说明了我们支部的情况,最后达到比较一致的理解,使罗灵村的期望比较切合实际。最后,我们赠送给罗灵村一台电脑、一批杂志、十几桶油及一些慰问金,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基本达到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六送”要求。
除了解决实际问题之外,我们还在教育方面做了一定工作。在座谈会上,我们了解到,当地仍有不少年轻人在家也没多少事,又不愿意出去务工,甚至还依靠老人家养家糊口。这种懒惰思想也是造成罗灵村贫困的原因之一。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在座谈会上特别指出,我国资源人均拥有量都很低,邻近的日本人均资源也很少,但是我国大部分人还是能够通过勤劳致富,日本还达到人均生产总值世界数一数二的水平。因此,我们劝慰罗灵村的党员们不要因为资源贫乏而泄气,要振作起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先富起来,带动群众也积极主动地创造财富。
然而,有些客观条件限制了我们进一步地了解情况。罗灵村地属雷州半岛,当地多讲雷州话,近似于闽南语系。罗灵村的党员干部中,仅少数人能讲普通话,多数人不会讲普通话,而我们随行的人员当中,大多不会听雷州话,仅有海南籍的许祝媚老师能半通不通地听懂一些。因此,无障碍交流仅限在少数党员干部中进行,而他们所说的情况是否符合实际,则我们很难判断。比如,我们曾想把花生油分给困难的党员和群众,党员一半、群众一半,可最后拟定的名单还是在场的党员,没有留给群众——这个问题直到我们慰问困难群众时才了解到,但已经无法挽回了。
总之,我们此行基本完成了省委组织部和学校的文件要求,达到了共建和帮扶的目的,了解到了当地的一些生存事实,对随行党员有一定的触动,使党员更加珍惜当前所拥有的生活,也更加关心贫困地区的群众生活,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其中的一些经验将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发扬,不足之处将努力避免或改正。
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支部
2009-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