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学党史”--发展规划办公室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发布人:机关党委信息员 发布日期:2021-10-08

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 100 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2 周年,进一步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工作,9 月 27 日发展规划办公室党支部结合红色经典主题剧本杀兵临城下,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 “沉浸式”主题党日活动,为坚定各位青年党员的理想信念,让大家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学习和切身体验机会。

剧本杀是一种需要当事人通过扮演特定人物角色深度沉浸参与其中的逻辑推理活动,剧本围绕特定背景和主线展开,但每位参与者持有的剧本在内容情节上有所差异,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份在故事演绎与推进过程中找出隐藏的线索,找到志同道合的同志,最终共同完成任务。在剧本中每一个重要环节作出的决定,都会影响故事的走向乃至最终结局。

党支部通过前期调研,精心选取了“兵临城下”这一剧本。故事发生了 1937 年 9 月,日军继侵占我国东北之后,又悍然入侵华北, 北平、天津相继失守,中华大地陷入至暗时刻。在山西北部的一座县城内,日军已将劝降书送达县政府,是开城投降还是血战到底,故事中各个不同身份的人物均面临着巨大的抉择。在他们之中,有坚忍不拔牢记使命的中共地下党员、有满腔热忱青涩单纯的青年学子、有从黑龙江一路退守到山西的东北军官、也有县城当地的官员与乡绅,每个人对待侵华日军的态度都是不同的。此时此刻,中国共产党正在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着,剧本中的中共地下党员如何在不暴露自己真实身份的情况下唤醒并凝聚众人抗击侵略者,成为了她艰巨而又必须完成的重任。

党支部成员在剧本中分饰不同角色

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推进,大家围绕是战是降这一问题展开的讨论愈加激烈,在地乡绅因一己私立不愿因无谓抵抗而人财尽失,东北军官深知双方情况而无比纠结,青年学子虽有一腔热血但想法过于单纯。危急时刻,在剧本中身为中学校长的李宛音站了出来,作为地下党员,她在隐藏自己身份的基础上先是说服县长如何带领百姓避难脱线,而后又勇敢的站出来鼓励守军团长坚定守土卫国的意志。在充满着真情实感的剧目演绎中,大家最终达成共识,一致决定抗战到底决不投降。

剧中李宛音校长与邵平章团长对话
邵平章团长宣读抗战到底宣言

是牺牲还是苟活,这是一个特殊时代中必须要面对的命题。在剧本中日本兵已抵达城下,并不是所有人一开始都会毫不犹豫选择牺牲自我与日军决一死战,每个人内心中总会有着自己放不下的东西。随着中共地下党员李宛音同志耐心的解释劝导,大家逐渐感受到了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源自每个人内心的“家国情怀”,激励着每一位中华儿女勇敢的站起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卫我们的国家,不负前辈们的期待。

在笑声与泪水的交织中,本次党日活动圆满结束,沉浸在故事中 各位党员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在剧中饰演青年学子的蔡旖旎老师谈到: “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其实紧密相连着,当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在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真正组织起来之后,产生的影响力是巨大而无穷 的,今天的我们无比感恩于在战火纷飞中力挽狂澜的先辈们,正是他 们坚强的意志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铸就了新中国今天的荣耀与辉 煌,我们要继承并发扬好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做马克思主义者革精神的忠实传人。”在剧中饰演青年军人的陈函老师谈到:“通过深 体验军人这一角色,让我发现没有优良政治品质和思想认识的军队 是打不赢胜仗的,抗战开始后国民军一路败退,主要还是在思想和政 治上完全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不知为谁而战、为何而战,只有加强 思想建设,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真正做到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才能成为人民的军队,才能提高战斗力,实现保家卫国的愿望。”

通过沉浸式的亲身体验,大家进一步感悟到了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在面对巨大困难时永不放弃勇往直前的精神。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大家纷纷表示要继续坚定理想信念,发扬斗争精神,坚守初心, 勇担使命,将党史学习教育中收获的精神运用到本职工作中,团结一心服从指挥,为学校争创世界一流高校稳居国内第一方阵贡献出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