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党委举行党史学习教育第四专题学习报告会
2021年6月17日,机关党委在广州校区南校园文科楼225举行党史学习教育第四专题学习报告会。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浩教授作《用大历史观看党的百年历程》专题报告,机关党支部(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委员和党员代表、入党积极分子代表约150人参加报告会。报告会由机关党委书记古小红主持。

在报告中,张浩教授聚焦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运用丰富详实的史料,重点讲了四方面内容: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二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三是看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视野,四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他指出中国共产党历史就是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历史的最新论述,党的历史还包括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史、政治锻造史的内容。党的历史的主流本质就是这“五史”的融通和统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是我们党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防范被瓦解、被腐化的危险的历史。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生命,也是我们党能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
通过此次学习,与会同志深刻领会到,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为人类某和平与发展。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之所以选择马克思主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们描绘的社会理想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方向,与中国传统文化高度契合。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儒家经典《礼记》中就有对理想的大同社会的描述,如“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等。正是因为我国大同社会的理想与马克思主义所设想的共产主义有某种意义上的共通之处,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获得了广泛的文化和心理认同。